近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的第44届国际重症监护与急诊医学研讨会(ISICEM)上,现场发布了江苏省重症医学重点实验室邱海波/刘玲团队在国际重症权威期刊《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》上发表的“Effect of Individualized Positive End-Expiratory Pressure Titrated by 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”的最新研究成果。
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(ARDS)中,呼气末正压(PEEP)的设置需要平衡肺泡过度膨胀和塌陷。胸阻抗断层成像(EIT)可通过监测肺内通气分布量化肺泡过度膨胀和塌陷比例。EIT滴定PEEP可能通过最小化肺泡过度膨胀和塌陷降低死腔和分流比例,因此EIT滴定PEEP可能改善中重度ARDS患者的V/Q匹配和呼吸力学。本团队在中国ARDS研究联盟的支持下开展了一项前瞻性交叉性研究,通过纳入机械通气的中重度ARDS患者,分别维持三种不同水平的PEEP值(PEEPEIT,PEEPlow,PEEPhigh)15min后监测呼吸力学以及V/Q匹配度等。结果发现,在中度至重度ARDS患者中,与PEEPlow相比,PEEPEIT降低了V/Q不匹配,并改善了呼吸力学,而与PEEPhigh相比,V/Q不匹配对没有恶化,提示对复张-充气指数较高的患者应用PEEPEIT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生理作用。参会专家对于本研究成果给与高度评价,认为这是一项很好的生理学研究,证实了临床的实践经验并提示EIT在ARDS精准化机械通气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。
本文在邱海波/刘玲团队指导下完成,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博士后袁雪燕为本文第一作者,东南大学邱海波、刘玲和意大利米兰大学Tommaso Mauri 教授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。该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、国家自然基金等项目资助。